夏目漱石孤獨物語二部曲(行人+道草)
  • 作者:夏目漱石  
  • 出版日期:2020-07-01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  • 出版社:大牌出版  
  • ISBN: /
  • 裝訂:平裝 / 736頁 / 14.8 x 21 x 4.85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
>> 查看價錢

用孤獨與迷茫之筆,勾勒悠長餘味的人生獨白
日本大文豪夏目漱石孤獨物語二部曲

  I.【人,終究只能獨自承受孤獨的重量──《行人》】

  只要活在這世界上,沒有一個地方是毫無醜惡的。
  事情總以與自己預期相反的方式發生。──夏目漱石

  
  《行人》為夏目漱石晚年在經歷「修善寺大患」、徘徊於生死邊緣後,縱身到更深層的精神世界所寫出的作品。全書以弟弟「我」(二郎)為視角,如一面鏡子般,反射出兄嫂脆弱的夫妻關係、親人相處的倫理碰撞、朋友的相遇相知,及照映身為知識分子的哥哥一郎(夏目漱石的原型),其內心的焦慮困頓及敏感多疑的糾結掙扎。

  自己不幸福的人,理應不具有讓其他人幸福的力量。
  強迫被雲遮蔽的太陽,給予溫暖的陽光,那是強迫者的無理──


  全書分為〈朋友〉、〈哥哥〉、〈歸來〉、〈塵勞〉四章,前三章描寫人際的衝突摩擦、怪奇的愛情寓言,夏目漱石以精湛手法穿針引線,宛如宿命般的戲劇性鋪陳,埋下神祕懸疑的伏筆,最後於末章訴盡人生的孤寂與惘然。本書在清淡中有張力,藉由人物曖昧幽微的心理轉折,寫盡身為一個知識分子/一個人,於現實與理想有所衝突而發的悲哀失落,及內心與外界斷裂的困窘。

  不管多麼有學問,不管怎樣研究,人心終究無法理解……
  實際上正如彼此身體是分開的一樣,心不也是各自分開的嗎?

  明明應該親近的家人、伴侶,為什麼感受到的是深刻的孤獨?想要好好對待別人,可是,孤獨與溫柔卻往往無法並存。
  
  「好像在牢房裡。」哥哥低聲對我說道。
  「對呀!」我答道。
  「世間也是如此。」


  夏目漱石於末章重筆濃刻一郎的精神世界──他耽溺思考,卻也同時為思考所苦,正因為他「不完美」,才得以從中認出我們的原型。讓我們知道,有一種尊嚴,建立於孤獨上。

  II.【夏目漱石創作生涯唯一自傳體小說──《道草》】

  ★日本近代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國民作家──夏目漱石晚期代表作!亦是其創作生涯唯一自傳體小說。
  ★繁體中文唯一譯本!看村上春樹最心儀的大文豪,用孤獨與迷茫之筆,勾勒悠長餘味的人生獨白。

  「愛,是需要回報的嗎?」
  夏目漱石乘著回憶之風,
  透過對養父母、兄姊、岳父、妻子等人物心理的挖掘,
  描寫日常生活中各種無可救藥的羈絆,
  還原東方家庭──看不見卻令人窒息的道德與情緒勒索壓力。

  「我試圖將自己的人生一分為二,
  不料,那些被我拋棄的過去,卻不肯放過我!
  我盯著眼前的未竟之途,雙腳卻不斷地朝後方走去……」


  從海外學成歸國的健三,
  在返家途中,意外的遇見「那個人」。
  伴隨這個謎樣人物而來的,
  是搖擺在「自利私欲」和「人情義理」之間,
  各種無法輕易割捨的親緣羈絆,以及無處容身的孤獨。

  「往後的日子,會變得怎麼樣呢?」
  對建三來說,人,與動物或植物的天命,其實並無二致。
  有人為了產子而努力活著,
  也有人因為恐懼死亡而產子……
  儘管不甘心,我們似乎漸漸地,都成為了那個為別人而活的人。

  「我的眼睛,也是隨時可以湧出淚水的。
  但真正讓我想哭的人,卻始終未曾出現……」


  在漱石短暫多彩的創作生涯中,《道草》是具有濃厚自傳性質的晚期作品,宛如預知自己的終站般,它將帶領我們重回這位時代文豪的來時路。

  透過平淡卻餘味無窮的筆觸,漱石寄情於主人翁建三的感官,臨摹每一位曾給予他愛與恨的過客,那些你我熟悉的、生活中倍覺苦澀的氣味,彷若就在其中。

  《道草》發表後的隔年,漱石死於胃潰瘍。
 
夏目漱石孤獨物語二部曲(行人+道草) - 那裡買最便宜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z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